找到相关内容414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坛经的功夫哲学

    念是心对外境不分别、不执著,念不是顽空、寂空,是对境不著,不是强制境。参见慧能言:  “何名摩诃?摩诃是大,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,有边畔,亦方圆大小,亦非青黄  赤白,亦上下长短,亦喜,...,就“境界在证悟上说”者,是指慧能以境界状态说功夫持守时的归结,是直在悟道证入的最高定境中说此境界的,是以最高悟境的情状要求功夫的,是功夫的一种新型的解义,如其言说:“真如自性起念;般若三昧即是念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765857.html
  • 《瑜珈菩萨戒》要义

    恨之心,也不是故意要气恼对方,只是“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受谢”,则属于非染违犯。  还有一些情况是属于违犯:如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对方,那么,不接受对方的道歉也不犯戒。  18、怀忿不舍戒 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。于他怀忿相续坚持生已不舍。是名有犯有所违越。是染违犯。违犯者。为断彼故生起乐欲。广说如前。  作为菩萨,当对他人产生恨之后,坚持不舍,耿耿于怀,始终处于烦恼状态而不能自拔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5966846.html
  • 南山寺佛教史略

    九根无碍,就是说仁山和尚已经去掉了烦恼障和所知障,已认识到了诸法真谛。十行,就是菩萨修行的五十二位中的第二十行至第三十行,即欢喜行、饶益行、恨行、无尽彳=、离疾乱行、善现行、著行、尊重行和真实行...——1302),俗姓杨,名文才,字仲华,生于甘肃清水县,祖籍弘农(今河南灵宝县)人。高祖、曾祖以来,作官垅坻。父亲静义,金代时为清水县主薄。文才在少年时,父亲逝世,由母亲抚育成人。他聪明好学,书不读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2666921.html
  • 慈悲(海涛法师选辑)〔1〕

    自己的人,是没办法去爱他人的。 ◎心慈,猛狮亦驯;各安生理,天下归仁。 ◎为人设想多,为己设想少,抑制私欲,实施慈爱之念,即构成人性之完美。 ◎内心拥有愈多慈爱,‘自我...出一辈子的感恩。 ◎布施、宽容、慈悲、欣赏和,是开悟心理生活的法门,能孕育性情的醒觉,能开发真空妙有的性情,是悦乐情怀之所寄,是迈向净土路径的指标。 ◎修行的目的,是要打破你我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0967895.html
  • 周叔迦:唯识研究(1)

    。五是“贪”,便是对于一切功名财利不贪求。六是“”,便是对于一切人物慈悯他。七是“痴”,便是对于善法能真实了知毫无迷惑。八是“轻安”,便是身心安泰逍遥快乐。九是“不放逸”,便是心不希求色声香味...虽然极玄妙的能事,然而必定依形体起,但人的知识也可以无须形体的。平常人总以为国家、民族、以及一切礼乐兵刑是必须有的,殊不知这都是一部分人循十二因缘以及熏习的种子而发显的。世间上也有一部人有这一类的慢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568371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如何实践佛法

    他人时,引以为耻的心为“愧”。而《北本大般涅槃经》卷十九更积极的解释“惭”就是自己不造罪,“愧”是不教他人造罪。在唯识学的五十一心所中,惭、愧与信、不放逸、轻安、舍、贪、、不害、勤,合称为“十大...仍有重生的希望。因为破戒是个人行为上的过失,行为上的过失还是可以医治的;怕的是,犯了戒不但不以为错,还自鸣得意,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,这就叫做破见。破见,就如病入膏肓的人,药可救;因为破见是根本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769462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二辑(2)

    贪欲盖者,欲界之乐粗浅,今得初禅细妙,以胜夺粗,故能离五欲;离嗔者,欲界苦缘逼迫故生嗔,得初禅时,有诸逼迫,乐境在心,故;能离睡眠者,得初禅时,身心明净,定法所持,心不昏乱,触乐自娱,故不睡也;...有一个完整的概念,而且也较容易找到修行的入手处。    八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 一、衲僧的嗔心是天生的,自有记忆以来,无时刻不在发。须知衲僧的嗔相是非常可怕的,只要一发作,即整个人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37022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地),每地依迷惑的程度分为九品,共八十一品。但贪、、痴、慢所成的一品迷惑,到了色界、无色界即,只剩下贪、痴、慢合成一品。  如思惑不立八十一品,即可将欲界的贪、、痴、慢四使、色界和无色界各有贪...的烦恼,即贪、、痴、慢,为修道时所断。  (三)色爱住地─住于色界的烦恼,即贪、痴、慢,为修道时所断。  (四)无色爱住地─住于无色界的烦恼,即贪、痴、慢,为修道时所断。  (五)始无明住地─为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葛茵卡教授:佛陀:和平的使者

    解决办法了。当我了解了这些感受的无常特性,并保持平等心时,就不会产生贪爱与恨,贪和。 心的习性模式开始改变,而我就开始脱离痛苦了。” ...你自己来看,自己亲身体验真理。   5. Opaneyyiko 直指针的曲折: 这条...

    葛茵卡 ( 印度国际内观学院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373332.html
  •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

    心不相应行。云何名为诸余心法,谓彼诸法与心相应。彼复云何,谓触作意受想思、欲胜解念三摩地慧、信惭愧贪善根善根痴善根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、贪嗔慢无明见疑、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惭无愧昏沉掉举不信...视听等感受器或感觉神经,而是由一种微细的物质组成,这种物质称为清净色。如《佛家名相通释》说,“吾人身中之尘的部分与自然界之一切物尘原区别,唯净色根,乃人体中最贵之部分,此则不成为生机体矣。4”这种...

    杨新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473525.html